<option id="unooc"></option>
  • <track id="unooc"></track>
        <tbody id="unooc"><div id="unooc"></div></tbody> <nobr id="unooc"></nobr>

        <menuitem id="unooc"><dfn id="unooc"></dfn></menuitem>

          <menuitem id="unooc"><address id="unooc"></address></menuitem>
          每日經濟新聞
          要聞

          每經網首頁 > 要聞 > 正文

          龍創設計董事長王珣:相較于整車出海,產業鏈出海的阻力會大幅降低

          每日經濟新聞 2024-09-05 12:10:08

          王珣表示,很多國家對中國的產品有需求,其實對中國的產業鏈、研發技術的需求更大、更長遠。中國汽車產業鏈要“抱團出?!?,形成集團化的優勢,復制日韓在世界上成功的經驗,“相較于傳統的汽車整車產品出口,產業鏈出海受到的阻力會大大降低?!?/p>

          每經記者 淡忠奎    每經編輯 楊歡

          Glpstqicsi1725505554392.thumb_head

          上海龍創汽車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珣

          “不出海,就出局。”這句“名言”在近期多個行業性會議上被屢屢提及,既然海外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的主要增量市場,中國車企如何出海才是“最優解”?

          “今天我想給大家帶來一個新的思路:我們不只是單純的產品出海,而是技術出海、產業鏈出海,整個汽車生態圈出海。”9月2日,2024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動力電池質量提升專題會議在宜賓舉行,上海龍創汽車設計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龍創設計”)董事長王珣分享了關于汽車產業鏈出海的最新思考。

          在活動期間,王珣對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表示,很多國家對中國的產品有需求,其實對中國的產業鏈、研發技術的需求更大、更長遠。中國汽車產業鏈要“抱團出海”,形成集團化的優勢,復制日韓在世界上成功的經驗,“相較于傳統的汽車整車產品出口,產業鏈出海受到的阻力會大大降低。”

          “目前,我們整個產業鏈出海面臨最大的問題,就是在當地找到可靠的動力電池,尤其是中國動力電池的選擇是非常少的。也就是說,我們的動力電池在海外,還不足以滿足目前旺盛的增長需求。”他說。

          海外,是車企更大的市場

         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“內卷”加劇,“出海”成為中國車企尋找新的增長點,提升國際影響力的不二選擇。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,2024年1~7月,我國汽車整車出口326.2萬輛,同比增長28.8%;新能源汽車出口70.8萬輛,同比增長11.4%。

          “國際市場沒有那么多的寧德時代,沒有那么多欣旺達,我們排名前十的汽車企業,任何一個放在當地國家都是巨無霸。這是一個降維打擊的優勢,要勇敢地、快速地出海。”在王珣看來,不管是汽車整車,還是動力電池等零部件,出海都已經是大趨勢。國內市場畢竟狹小,競爭激烈,而國際市場就像前方的大海。

          “2030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。”王珣注意到,很多國家都已經制定政策要求完全或至少50%以上的汽車要替換為新能源汽車。2023年全球汽車銷量約9000萬輛,其中新能源汽車只有1500萬輛左右,新能源汽車還有巨量的增長空間。

          “我們目前國內(汽車產業)的發展某種程度上過剩,但在國際市場上恰恰是一個發展的初期,需求量每年都在加速地擴張。”王珣認為,中國新能源汽車產能相對過剩,但是技術先進的產能,尤其動力電池領域是非常突出的。

          這也是中國車企“扎堆”出海的重要原因。根據海關總署數據,過去一年中,我國出口新能源汽車172.7萬輛,各地銷量占比分別為:亞洲42.3%、歐洲41.5%(含中國產特斯拉)、拉丁美洲6.6%,大洋洲6.0%、北美洲3.2%、非洲0.5%。

          在王珣看來,傳統的歐美日韓等強國之外,像一些資源比較豐富的西非國家,經濟發展比較穩定的北非國家,還有中東、南亞、東南亞國家,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都是非常旺盛的,“一些‘一帶一路’國家也非常需要中國汽車,尤其是以動力電池為核心的產業鏈供當地發展本國的汽車品牌。”

          這對于中國車企出口而言,也將是一個可觀的增量市場。

          趨勢,產業鏈“抱團出海”

          這些年,王珣因業務需求去過非洲、歐洲、中東、南亞、東南亞、南美等地20多個國家,他發現一個新的現象——人均GDP2000美元-1萬美元的國家都有一個強烈訴求,“要發展自己本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”。

          在“逆全球化”的背景下,越來越多的國家把本國市場保護起來,然后動用各種壁壘,目的是希望推出自己本國的品牌、本國的汽車工業,“中國汽車出海要從單一模式的產品出口轉變成產品+技術+產業鏈出口”。

          今年以來,美國和歐盟相繼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品加征關稅,為繞過部分國家設立的關稅壁壘,中國車企紛紛在海外建廠。今年7月,比亞迪和廣汽埃安的泰國工廠先后竣工投產;今年4月,奇瑞汽車與西班牙汽車公司Ebro-EV Motors簽署協議,擬在當地成立一家新的合資企業生產新型電動汽車……

          王珣認為,目前出海的第一步是提高“國產化率”,核心零部件要在當地總裝生產,當然上游的產業還是在中國,只是在當地去裝配。這樣就能夠有效規避當地的零部件國產化率要求,提升國際競爭力。

          “相較于汽車整車的產品出海,產業鏈出海、生態圈出海,受到的阻力會大幅地降低。”王珣對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表示,以龍創設計為例,其主要是做汽車行業前端的整車研發,“還需要把整個供應鏈,整個生產制造鏈條全部串起來,實現產業鏈整體出海”。

          比如,動力電池在整個產業鏈中所占價值比例較高,對提升當地汽車“國產化率”十分重要,但目前汽車產業鏈出海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“很難在當地找到可靠的動力電池”。

          “目前在出海方面,很多國家提出要本國制造,希望中國的電池企業在當地投資建廠。”王珣告表示,像土耳其等很多國家會要求整車的“國產化率”,比如國產化率超過51%可以享受零關稅,否則要征收50%以上的關稅。

          他認為,中國汽車產業鏈要“抱團出海”,形成集團化的優勢,我們不直接輸出汽車整車,不僅僅輸出技術戰略,而輸出的是產業鏈,幫助這些國家去快速地形成幾個品牌,用中國的產業鏈快速讓他們的品牌發展起來。

          “尤其是與‘一帶一路’友好國家長期合作,幫助其建立本土汽車品牌,能夠創造中國汽車生態產業鏈企業全新的戰略發展空間,實現長遠且穩固的汽車出海之路。”王珣說。

          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系。
          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
          讀者熱線:4008890008

          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
         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

         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0

          麻豆果冻天美精东九一 - 果冻传媒av免费观看蜜桃 - 果冻传媒杜鹃个人资料
          <option id="unooc"></option>
        1. <track id="unooc"></track>
              <tbody id="unooc"><div id="unooc"></div></tbody> <nobr id="unooc"></nobr>

              <menuitem id="unooc"><dfn id="unooc"></dfn></menuitem>

                <menuitem id="unooc"><address id="unooc"></address></menuitem>